多路徑效應是RTK測量中常見的誤差源,由衛(wèi)星信號經反射物(如建筑物、水面、地面)反射后與直接信號疊加產生,會導致測量點位出現(xiàn)系統(tǒng)性偏差(通常達數(shù)厘米至數(shù)十厘米)。為避免其對精度的影響,需從設備選型、測站選址、觀測方法、后處理修正四個層面綜合施策。以下是具體措施:
一、設備選型與配置優(yōu)化
1. 使用抑徑板(Choke Ring)天線
原理:
抑徑板天線通過環(huán)形金屬結構屏蔽低角度反射信號(通常≤15°仰角),僅允許高角度直接信號進入接收機,從而削弱多路徑干擾。
適用場景:
城市、山區(qū)、水域周邊等多路徑效應嚴重區(qū)域。
效果:
可降低30%-50%的多路徑誤差,平面精度提升1-2cm。
2. 選擇抗多路徑接收機
關鍵技術:
窄相關技術:縮短相關器間距(如從0.1芯片縮至0.01芯片),提高對直接信號的跟蹤能力;
多路徑消除算法:如MAXWELL算法,通過信號相位分析分離直接與反射信號;
多頻觀測:利用L1/L2/L5頻點差異,通過組合觀測值削弱多路徑影響。
推薦型號:
Trimble R12、Leica GS18 T、南方NTS-572等支持多路徑抑制的接收機。
3. 配置電子氣泡與傾斜補償
作用:
電子氣泡實時監(jiān)測設備傾斜,偏差超限時自動報警,避免對中桿傾斜導致多路徑誤差放大;
傾斜補償功能(如≤60°傾斜測量)可減少人工整平誤差,間接降低多路徑影響。
精度要求:
電子氣泡偏差≤1格(對應傾斜≤0.5mm/m)。
二、測站選址與環(huán)境控制
1. 避開反射源密集區(qū)
關鍵距離:反射源類型最小安全距離原理
高樓(>10層)≥50米避免信號經墻面多次反射
水域(湖泊)≥100米減少水面平滑反射
金屬圍欄≥20米防止信號經金屬表面強反射
光滑地面≥10米降低地面鏡面反射概率
2. 優(yōu)化天線定向
操作方法:
將天線相位中心指向開闊方向,避免與反射源直接相對;
例如,在靠近高樓時,將天線朝向無建筑一側,使反射信號入射角偏離天線主瓣方向。
效果:
可降低20%-30%的多路徑干擾。
3. 控制測站高度
建議高度:
對中桿測量時,桿高≥1.8米,減少地面反射信號影響;
三腳架測量時,基座高度≥1.2米,并確保三腳架腿遠離反射源(如水面邊緣)。
三、觀測方法優(yōu)化
1. 延長觀測時間
原理:
多路徑效應具有隨機性,通過延長觀測時間(如每個點觀測≥5次,每次間隔10-15秒),利用時間平均降低誤差。
推薦參數(shù):
動態(tài)測量:收斂閾值≤1.5cm,觀測次數(shù)≥5次;
靜態(tài)測量:觀測時長≥90分鐘,采樣間隔1秒。
2. 采用短基線差分
適用場景:
基準站與移動站距離≤20km時,兩站同步觀測并取觀測量之差,可消除90%以上的共同多路徑誤差。
操作要點:
基準站選在開闊區(qū)域,移動站避開反射源;
使用同一型號接收機和天線,減少設備差異影響。
3. 結合網(wǎng)絡RTK(CORS)
優(yōu)勢:
CORS站通過區(qū)域性對流層/多路徑模型統(tǒng)一修正誤差,移動站僅需接收差分信號,無需自建基準站。
適用條件:
測區(qū)位于CORS服務覆蓋范圍內(通常≤50km);
移動站與CORS站通信穩(wěn)定(如4G/5G或電臺鏈路)。
四、后處理修正技術
1. 多路徑濾波算法
常用方法:
小波變換:通過分解信號頻譜,分離多路徑高頻噪聲與直接信號低頻成分;
經驗模態(tài)分解(EMD):自適應分解信號為多個本征模態(tài)函數(shù)(IMF),剔除多路徑主導的IMF分量;
恒星日濾波:利用衛(wèi)星軌道重復性(恒星日周期≈23小時56分),對多路徑誤差進行周期性建模與消除。
軟件支持:
GIPSY、GAMIT、TEQC等后處理軟件均集成多路徑濾波功能。
2. 參考站修正法
原理:
在測區(qū)附近設置參考站,同步觀測并計算多路徑誤差模型,然后對流動站觀測值進行修正。
操作步驟:
1、參考站選在多路徑效應穩(wěn)定區(qū)域(如空曠草地);
2、流動站與參考站同步觀測≥2小時;
3、通過差分處理提取多路徑誤差,建立空間相關性模型;
4、對流動站數(shù)據(jù)應用模型修正。
3. 結合慣性導航(INS)輔助
適用場景:
動態(tài)測量中(如車載RTK),通過INS傳感器(加速度計、陀螺儀)實時監(jiān)測載體姿態(tài),結合GNSS觀測值進行緊耦合解算,削弱多路徑對動態(tài)定位的影響。
精度提升:
平面精度可提升至±1cm,高程±2cm(靜態(tài))或±3cm(動態(tài))。
五、多路徑效應案例分析
案例1:城市建筑區(qū)測量
問題:
高樓林立導致信號經墻面多次反射,平面誤差達±5cm。
解決方案:
1、使用抑徑板天線,天線朝向無建筑方向;
2、基準站選在市中心廣場,移動站避開高樓陰影區(qū);
3、每個點觀測5次,收斂閾值≤1.5cm;
4、后處理采用小波濾波消除殘余多路徑誤差。
效果:
平面精度提升至±2cm,高程±3cm。
案例2:水域周邊測量
問題:
水面平滑反射導致高程誤差達±8cm。
解決方案:
1、測站距離水域≥100米,桿高≥2米;
2、采用短基線差分(基準站距移動站≤15km);
3、結合CORS服務修正對流層延遲;
4、后處理應用恒星日濾波消除周期性多路徑誤差。
效果:
高程誤差降低至±3cm。